九月的纽约联合国总部,表面上依旧宁静,但实际上已是风暴前夕。随着联大高级别会议临近,中东问题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本周,伊核问题与巴以冲突几乎占据了联合国讨论的主要议程,围绕制裁、签证以及加沙局势的交锋此起彼伏。
首先登上议程的是伊朗核问题。上周,英国、法国和德国三国向安理会递交正式信函,宣布启动对伊朗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这意味着在30天内,针对伊朗核计划的相关制裁可能会重新生效。
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伍德沃德表示,递交通知并不等同于彻底放弃外交,她强调三国提出的延期建议仍然有效,伊朗仍有机会通过具体举措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
伊朗方面则立刻作出强硬回应。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伊拉瓦尼明确指出,欧洲三国的举动完全非法,违反了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他表示,欧洲没有法律依据,更没有道义正当性去启用所谓的快速机制,因此这份通知毫无意义。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提出一份简短决议草案,建议将30天的期限延长至半年,以便为外交谈判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波利扬斯基强调,这一方案能够避免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同时为外交斡旋创造缓冲。
联合国秘书长通过发言人迪雅里克呼吁,伊朗及伊核协议相关方应抓住这一机会窗口,加大外交努力,寻找务实解决办法。
除伊核危机外,巴以问题也再次点燃了联合国会场。就在8月28日,美国国务院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拒绝或撤销巴勒斯坦部分代表的赴美签证。这一决定恰逢联大召开前夕,立刻引发各方批评。
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观察员曼苏尔透露,这份声明发布不到一小时便引起他们的注意,代表团正在研究具体影响,并会根据情况采取应对措施。与此同时,有传言称原定于9月22日在纽约召开的“两国方案”会议可能因此改在日内瓦举行。
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回应称,传言目前没有依据,但他强调,巴勒斯坦高级代表团的参与对相关议题的讨论至关重要。
在加沙局势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声音逐渐凝聚。巴勒斯坦方面透露,已有10个非常任理事国起草了一份关于加沙的决议草案。
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的韩国临时代办金相禛证实,相关国家已形成集体声音,正在与五个常任理事国进行磋商,决定何时提交表决。他指出,是否在本周投票,要视沟通进展而定。
从伊核问题到巴以冲突,本周的联合国依旧被中东议题所主导。欧洲三国与伊朗的交锋、中俄推动的缓和提案、美国拒签巴勒斯坦代表团的决定,以及非常任理事国在加沙问题上的主动作为,构成了当前联合国多层次的博弈格局。随着联大高级别会议的临近,这些矛盾与分歧很可能进一步放大,能否找到共识与妥协,将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
配资炒股开户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