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 这两天九三阅兵的热度是只增不减,虽然阅兵已经过去了,可是国内国外提起中国的这次阅兵还是讨论度很高。 阅兵不仅是国内的网友们在看,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也会通过网络进行观看,9月3日,一东北大妈在日本的地铁上咱们的阅兵,却被人阻拦,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中国人,大妈也是怒了,直接怼了上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中国人为什么要阻止中国人看阅兵?
这里可是日本 9月3日大阅兵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无论中国人在不在中国都会通过各种方式观看大阅兵,在国外的中国人就会在手机或者电脑上看。
阅兵当天在日本的地铁上,一位在日本生活多年的东北籍大妈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手机屏幕,屏幕里是整齐划一的方阵和雄壮的国歌,这份来自祖国的强大与自豪让她热血沸腾,激动之余,她不自觉地调大了手机音量,宏亮的阅兵进行曲瞬间打破了车厢内固有的宁静。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的中国小伙子走了过来,他先是用中文轻声提醒,希望大妈能小点声,毕竟这是公共场合,可是大妈依然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或许没太在意,小伙见状似乎想强调环境的特殊性,但是他说了一句,这里可是日本。
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大妈的情绪,不提日本还好,一提起日本大妈火冒三丈,在93这个重要的日子,又是在日本,还从一个同胞嘴里听到这句话,这个提醒在大妈看来完全变了味道,这不再是关于公共礼仪的提醒,而是上升到了民族情感的对立。
大妈猛地抬起头质问小伙的身份,认为自己看阅兵和其他人有啥关系,在她看来小伙的言论不仅不合时宜,更像是一种背叛, 她怼了小伙一句“关你啥事”! 但是小伙似乎没料到大妈的反应这么激烈,他有些支支吾吾,试图解释,并提出了戴上耳机的建议。
但是大妈这会情绪完全上头了,这时候任何理性的建议都显得苍白无力,大妈直接对着小伙就是一句“滚犊子”,双方就开始激烈的争吵。
爱国需要分场合吗? 这段充满火药味的视频很快被传到网上,网友们也纷纷站队,有觉得大妈的做法是对的,也有觉得她做的不对的。
支持大妈的网友们认为,9月3日这个日子应该高调!在海外的中国人更应该团结起来,展现国家的强大,他们觉得小伙子的做法太“怂”,中国人在外边不仅没有“抱团取暖”,反而胳膊肘往外拐。
那句“这里是日本”更是被认为是一句极其“可怕”的言论,难道在日本就不能放中国的阅兵吗?有网友甚至激动地表示应该曝光这个小伙子的脸,看看他到底长什么“嘴脸”。
但是也有一部分网友坚决认为,爱国是爱国,素质是素质,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是不文明的行为,只会损害国人的整体形象,他们觉得小伙子的提醒是好心,是为了维护大家的面子,而大妈的行为“太丢人”,简直是“得理不饶人”。
争论的核心很快从公共礼仪转向了对大妈个人身份的审判, 一些网友开始质疑大妈,既然这么爱国,为什么还要在日本生活?网友们将大妈的个人生活选择与她的爱国情感对立起来,似乎在暗示她的爱国是一种虚伪的表演。
小伙子的行为或许正是出于前一种思维的考量,他可能真心觉得在以安静著称的日本社会,同胞的这种行为会招来异样的眼光,是“给中国人丢脸”。
而大妈的愤怒也可以理解,她觉得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自己看阅兵有什么错?一个中国同胞却来“找茬”,这让她感到一种被孤立和背叛的愤怒,很容易怀疑对方的动机并不单纯。
其实大妈的情绪我们是可以感同身受的,那种身在异乡,但心系祖国,在看到国家强大的象征的时候,情难自已是人之常情,但她的行为从客观上确实打扰了他人,也违背了所在地的社会公德。
换位思考 爱国情感的表达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合和方式的,否则就可能沦为一种自我感动式的喧哗,而那位年轻的小伙子,他的初衷或许是好的,是想维护中国人在外的形象。
但他选择的沟通方式,尤其是在那个敏感的时间点说出那句“这里是日本”,在当下的那个场景是不合时宜的,他缺乏了对同胞情感的体恤和对老人应有的耐心。
但是网友们也应该理性讨论,要么是“爱国无罪”,要么是“素质之上”, 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让真正有价值的讨论空间被情绪所挤压,我们都希望中国人的形象是好的,只是对于“好形象”的定义和维护方式存在巨大的分歧。
或许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去争论谁对谁错,谁更爱国谁更丢脸,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多一份理解与包容,在海外同胞之间更应是彼此的支撑,说话的时候尽可能的把语气给放缓一些,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配资炒股开户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