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海军正在逐渐成长为一支远洋海军,既然是成长,那就有成长的开端。
而这个开端就是1985年中国海军访问巴基斯坦,这是新中国海军首次离开近海海域,进行远洋航行。
中国舰队首次远航访问巴基斯坦
不过这次远洋航行也并不算一帆风顺,在我国军舰回港之后,舰体上被发现出现了9道裂缝,就连桅杆天线也不见踪影。
01出访舰队
这次海军远洋航行的起因是1983年巴基斯坦海军访问中国,其在结束访问后邀请中国海军回访。
巴基斯坦海军访问中国(摄于2017年)
我国一方面考虑到需要维持两国良好关系,另一方面这次访问巴基斯坦也是检验我国海军远洋能力的好机会,于是答应了巴基斯坦的邀请。
之后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中国海军于1985年派遣两艘军舰出航,访问巴基斯坦。
我国派遣的这两艘军舰分别是合肥号驱逐舰(舷号132)和丰仓号远洋补给舰(X615舰)。
合肥号驱逐舰
合肥号驱逐舰是一艘051Z型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为3600吨。
丰仓号远洋补给舰是一艘满载排水量2.1万吨的综合补给舰,可以一次性携带超过1万吨燃料,以及接近500吨的食物和淡水。
丰仓号远洋补给舰(现为鄱阳湖号补给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军此次能访问巴基斯坦,丰仓号远洋补给舰起到了巨大作用。
因为从中国到巴基斯坦的路程是很长的,051Z型驱逐舰作为一型小吨位的军舰,自身没有这么长的远洋能力,必须依靠补给舰携带的燃油、食物、淡水等物资才能跑这么远。
而我国建造丰仓号远洋补给舰的诞生也是源于此前的一次“战略任务”,那就是配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试射的任务。
当时参与相关任务的丰仓号远洋补给舰
1980年时中国首次试射了洲际导弹——东风-5导弹,实验用的弹头(数据舱)在飞出数千公里后落入了太平洋南部。
我国要将数据舱打捞回来,就需要组建一支远洋舰队。而远洋舰队需要补给舰进行补给,于是我国就在1979年时下水并服役了丰仓号远洋补给舰。之后这艘补给舰配合舰队成功将我国首次试射洲际导弹的数据舱打捞了回来。
打捞东风-5导弹的数据舱
如果各位对新中国海军发展历史比较了解的话,就会发现此次海军访问巴基斯坦,不是我国海军首次尝试进行“远洋航行”。
1953年时,中国获得了苏联提供的里加级护卫舰技术,成功仿制出了“成都级护卫舰”,并于1955年下水了首舰。
成都号护卫舰
1956年时,拥有成都级护卫舰的新中国就进行了一次“远洋航行”。
但当时的中国因为缺乏补给舰,所以这次远洋航行的航线基本都贴着中国海岸线,以便随时补给。
当时舰队从青岛出发,在经过黄海、东海,台湾海峡后,历经12天成功抵达了海南岛。
可见如果没有丰仓号这样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军舰根本就无法离开海岸线太远,更没法让中国海军舰队进入印度洋,跑到巴基斯坦去进行访问。
远洋补给舰是远洋海军的基础
02舰队出发
1985年11月16日,中国两艘军舰从上海吴淞港出发,穿过南海后于11月27日进入马六甲海峡。
在穿过马六甲海峡时,我国遇到了驻扎在新加坡的澳大利亚奥赖恩号潜艇。
澳大利亚奥赖恩号潜艇
这艘潜艇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视印度洋海域和我国南海地区,不过好在此次中国舰队经过马六甲海峡时,这艘潜艇没有恶意,主动上浮吹起哨声向中国舰队致意。我国舰队出于礼貌,舰上官兵也吹响长哨并向对方行注目礼。
1985年11月29日,中国海军首次进入印度洋海域。我国官兵在简单进行纪念仪式后,马上又各司其职回去工作了。
纪念中国海军首次进入印度洋
12月4日,在印度洋的中国海域遭到了印度海军的尾随,印度一架伊尔38巡逻机和戈达瓦里号护卫舰开始“跟踪”中国舰队,且其舰载直升机还直接悬停在了我国舰队上空。
印度戈达瓦里号护卫舰
印度此举自然引起了我国的不满,于是我国舰队通过国际海事频道和印度方面交涉,解释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并要求印度舰队离开。印度方面见占不到什么便宜,只能让巡逻机和护卫舰离开。
到12月8日,中国舰队终于抵达了自己的目的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
中国舰队抵达巴基斯坦后,对方用热烈的礼仪迎接了中国舰队。先是用21响礼炮欢迎中国舰队,随后派遣了巴布尔号轻型巡洋舰和阿戈斯塔级潜艇供中国海军官兵参观。
中国海军官兵参观巴基斯坦潜艇
在访问了巴基斯坦后,我国海军又再次出航,先后访问了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
03舰队返航
1985年12月29日下午,中国舰队离开孟加拉国开始返航。
在返航途中,我国舰队遇到了美国由里维斯号巡洋舰和辛普森号护卫舰组成的舰队。
美国里维斯号巡洋舰
介于当时处于“中美蜜月期”,当美国舰队靠近我国舰队时,双方舰队还组成“联合舰队”共同航行了一段时间,时间长达9个小时。
到12月30日,中国舰队进行马六甲海峡,但到晚上时舰队突然遭遇了11级狂风,狂风席卷的海浪高度达到了10米。合肥号军舰排水量较小,在11级狂风中摇摇欲坠。
更要命的是,这时候到了合肥号需要补充燃料的时候。
合肥号驱逐舰需要补充大约200吨油料,过程需要3小时。在数米高的狂风巨浪中,军舰的摇晃给补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狂风中进行补给
此外补给的输油软管因为耐压能力不足还多次出现破裂,进行补给工作的官兵只能用帆布裹上破裂处以进行补给工作。
同时合肥号在狂风中承受了巨大的应力,不仅船体倾斜15度,而且焊缝部位强度不足直接裂开了。军舰官兵在这种情况下用环氧树脂和钢板铆接的方式对裂缝进行了紧急加固,并紧急向载水舱注入海水,以降低军舰重心,成功将船体倾斜角度从15度扳回到了7度。
至次年1月1日台风基本停止,舰队终于度过了难关。这时候军舰官兵检查军舰,发现合肥号上一共出现了9条裂缝,且桅杆天线也被吹跑了。
返回港口的舰队
信息来源:
【1】大众数字报·《狂风巨浪 难阻远航 ———亲历新中国海军首次出访》
【2】中国军网·《我军第一次军舰出访:东海舰队访问南亚三国》
【3】新民晚报·《驶向深蓝的海军“首秀”》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举报/反馈配资炒股开户技巧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